头痛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头部一侧或全头搏动性疼痛,甚者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此病为多发病症,故来就诊的病人较多,经常询问其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为满足患者要求,故写此文,以供参考。
本文所讨论的头痛排除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西医认为头痛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内分泌、饮食、遗传、精神等因素有关,治疗多给予镇静、止痛剂,前列腺素抑制剂,麦角胺疗法,封闭疗法等。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皆上于头。发病原因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倦过度所致。《类证治裁·头痛》说:“头为天象,诸阳会焉,若六淫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 说明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头痛。
头痛的中医治疗大致划分以下类型:
⑴风邪阻络型:多因风寒外袭,寒凝血滞,络道被阻。证见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吹寒冷则痛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宜疏散风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⑵肝气郁滞型:多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瘀滞。证见头痛部位游走不定,随情志变动而增减,苔薄白,脉弦。治疗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⑶肝阳上亢型:多因肝郁化火,火盛伤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证见头胀痛如裂,眩晕,心烦易怒,面部烘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治疗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⑷痰浊上蒙型: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证见头痛昏重,眩晕呕恶,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宜以化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⑸气虚血瘀型:多因年老体弱,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证见头痛如刺,遇劳痛甚,神疲乏力,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治疗宜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除中药治疗外还可配合针灸,艾灸,推拿,耳穴贴压等辅助治疗,已达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之目的。另外,平素可经常用梳子梳头5分钟,再用梳子刮几下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失眠,头痛。预防方面: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风寒,劳逸结合,调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