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评选出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
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大附院院长董蒨教授作为首位完成人、青大附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于永明,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于炳波,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牛海涛等相关领导陪同课题组参加了颁奖盛典,共同见证光荣时刻。
获奖成果由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完成,它标志着青大附院实现国家奖历史性突破,也是山东省大外科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奖。
★ 小儿肝胆胰肿瘤手术难在哪儿?★
相比其他器官,人体肝脏内血管遍布、错综交织,因此肝胆手术也是难度最高的外科手术之一。儿童肝脏相较成人更小,巨大肝胆胰瘤手术难度也随之上升。以往仅借助CT二维图像,医生只能凭经验,在脑中构建肝脏立体图像,难以实现精准手术。医生如何在术前和术中准确判断肿瘤、肝脏和血管间的位置关系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数字肝脏”实现传统手术到精准医疗的根本转变★
青大附院院长、小儿外科教授董蒨在小儿肝胆疾病及小儿肿瘤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敏锐地发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也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方法所在。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资助下,他率领科研团队围绕小儿肝胆胰复杂肿瘤手术可视化这一难题,开展了长达15年的攻关研究。
研究过程中,董蒨教授团队将临床创新与技术开发相结合,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海信集团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董岿然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研发了Hisense 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高端医疗设备,构建了小儿精准肝胆疾病诊疗体系,打造了全球首个数字肝脏数据库开放平台,提出了新型Dong’s 肝脏分段体系,实现了肝切手术从“传统”到“精准”的根本转变。
2013年1月,董蒨与周厚健董事长一次“非正式”的会晤,意外地实现了临床创新与医疗技术开发的完美结合。“肝脏数字化”的创意从研发到落地需要反复实验,董蒨所带领的青大附院团队与海信专家团队一起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用数十头猪的肝脏做实验,终于研发出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和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这两款产品属于国际首创,海信CAS通过计算机系统数据分析,呈现肝脏及全方位病变情况,使手术视野由原始的二维CT平面图像自动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像,为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精准导航”。同时,主刀医生借助海信SID,可以灵活手势控制大屏幕的三维肝脏图像,完成转动、手术导航等任务,使复杂的手术变得精细、准确和完美。
CAS、SID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创科博览2018,受到广泛赞誉;目前系统已经在北京301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100多家医院得到应用,从小儿肝胆外科拓展到其他脏器外科,从孩子拓展到成人,完成手术已达6800余例。这套系统促进了中国高科技数字医疗设备摆脱完全依赖进口的窘境,引领中国数字医疗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中国数字医学界的奇迹和典范。
为便于国内外同行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董蒨教授团队通过三维重建,构建了小儿肝胆胰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新技术体系;基于合作成果和腾讯技术支持,进一步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人类数字肝脏数据库开放平台。平台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全方位动态呈现数字器官模型,实现清晰、直观地了解正常肝脏血管等数字器官解剖结构差异以及肝胆等疾病患者内部病变状态,实现跨地区的数字器官数据共享、病例讨论、知识共享。在大数据支持下,对肝静脉、门静脉系统进行分型研究,基于数字肝脏门静脉血管分支及肝体积大数据分析,提出新型肝段分型及各年龄段平均肝体积,使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了解肝脏解剖并指导精准肝切除手术,降低患者创伤及痛苦,具备极高的医学教学价值与临床手术指导价值。
项目组发表论文206篇,其中SCI收录58篇,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及其他专利等18项。董蒨教授作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七、八届肝胆学组组长,牵头制定《小儿肝胆外科疾病诊疗规范》,参与制定相关指南 2 部,主编《小儿肝胆外科学》《小儿肿瘤外科学》,其成果被写入 8部国内外专著,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数字医疗研发之路,董蒨不断重复自己的感恩之情。他说,正是有了青大附院科研团队及医院领导、职工的无私支持,自己才拥有了奋发进取的动力;正是有了海信集团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团队、腾讯集团团队的鼎力相助,才赋予临床创意以科技生命力。青岛大学、青岛市科技局、省科技厅乃至国家科技部对数字医学研发也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才使得此项目取得如此成就。
回顾自己一路取得的数字医疗成果,董蒨认为“应用创新技术,挽救大量疑难危重患儿的生命,是儿科医生最感欣慰的科技进步”。在全国的外科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借助海信CAS和SID,成功救治患儿的案例数不胜数。“5月8日,一位被电动车严重撞伤的3岁小女孩,在当地医院判断严重肝脏、肾脏损伤,脾破裂,休克后,被紧急转往青大附院。在3个多小时的转运时间里,董蒨教授创建了急救微信群,各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入群,积极应对,及时分享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详细病史。患儿还没有到达,手术准备已经完成。急救车一进医院,就直接进行CT 检查,接着,海信CAS 的精准手术规划也在15分钟内完成。在惊心动魄的急救过程中,医生们凭借海信 SID术中手势精准导航,小女孩手术获得成功。”媒体的报道中曾写道。以科技进步坚守医者初心,方为临床创新源泉,期待董蒨教授团队为助力我国精准医疗发展、守护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