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核医学科病房投入使用,机器人“护士”为您服务
2018-01-05 08:26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1月4日,我院核医学科病房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集科学、人文为一体的,规范化、现代化核素治疗病房,标志着我院规范化治疗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日,蒋光峰副院长、医务部孔心涓主任等,在科室王振光主任、王叙馥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核医学科新病房。

20180105 001645 943 dead0

国内最早创建核医学科的单位之一

我院核医学科始建于1960年,是国内创建核医学科室最早的单位之一。1961年开始临床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并自1964年开始承担青岛医学院核医学专业教学工作。1980年,核医学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核医学科扩大规模,建成了具备功能检查、脏器显像、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功能的综合性科室。

一流团队,先进设备

我院核素治疗病房现有医护人员16人,医院终身医学专家坐镇。学科带头人专业水平突出,在核素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较高造诣。科室引进了多名影像、核医学专业及临床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学科发展储备了有生力量。

病房设有隔离床位22张,配备完善的健康宣教、辐射防护监测与管理系统,包括多媒体患者宣教系统、钛米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放射性药物全程给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放射性废物智能处理系统、统一低碘配餐服务等。

20180105 001743 902 66093

在科学规范诊治的同时,科室加强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管理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和辐射监测,做到对放射性污染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将辐射危害降到最低,以确保患者、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的辐射安全。

重点特色治疗项目131I治疗

目前,核医学科病房主要开展分化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131I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的89Sr治疗,恶性肿瘤的125I粒子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等项目。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131I治疗是科室重点特色治疗项目。131I作为碘的同位素,与食物中的有机碘一样,可以高选择性的被甲状腺组织或甲状腺癌细胞摄取,并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β射线,引起靶细胞水肿、变性、坏死,从而将残余甲状腺及癌灶消灭,达到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目的。

131I治疗的方法是通过口服131I溶液,使得131I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靶向定位并吸收进入残余甲状腺细胞及残余甲状腺肿瘤细胞中,达到治疗目的。

DTC术后,经131I治疗后可取得很好疗效。据报道,131I治疗后DTC患者10年总体生存率为92.38%。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

率先引进核医学病房服务机器人

科室在开展常规核素治疗项目的同时,在健康宣教、患者管理、辐射防护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

科室在全国创新性地率先引进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代替医护人员,执行病人生命体征测量、辐射防护宣教、辐射残留及环境放射检测、送药、巡检、查房等病房服务,并提供远程视频问诊、实时回答病患疑问等增值服务。在保护医务人员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治疗准确度。

20180105 001840 598 b2540

此外,病房内完善的视频集成监控与对讲系统方便了医护人员实时巡诊,及时发现并处置不适患者,减少、避免意外伤害。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不仅能够随时监测患者体内辐射残留剂量,且最大程度减少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辐射暴露。每个病房均配置多媒体电视,患者住院隔离期间可通过多媒体电视了解疾病信息、辐射防护知识,浏览影视剧、电影及音乐节目等。

为防止患者在服碘前后摄入含碘食物影响治疗效果,科室在营养餐厅的协助下,为131I治疗患者专门定制了低碘营养套餐,每日三餐均按时配送至病房,最大程度做到患者规范化诊治与管理。科室建成了微信公众号,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与辐射防护宣教与指导。

全面、科学、规范化的核素治疗病房的启动,为广大患者及时诊治提供了便利,为辐射安全防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核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将竭尽全力,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