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肾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徐岩教授同往常一样坐诊。当日门诊依然网络预约限号60人,其实她一般要看80人,另20个号是为方便外地患者和老病号复诊未预约上的。当天有一名从吉林慕名而来的肾病患者,坐到诊室前从包里拿出一堆病历和一沓化验单。患者自述除了肾病,还有多种别的病。当时已12时30分,从7时30分开始的门诊已不间断进行了5个小时。徐岩主任原本可以让病人下午再来,但徐岩没有,而是认真询问了病史,查阅了病人的资料,说:“你的情况很复杂,与肾病相关联的病种太多,您从这么远过来,可以帮您联系加床住院”。病人面带犹豫说:“我在青岛没有医保,希望回去治疗。”徐岩理解病人的难处,便详细地给他列出了检查和治疗的建议,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患者,叮嘱病人检查结果出来后可以随时联系她。边上一名候诊的老者鼓起掌来:“这样负责任的好医生上哪儿找去? ”徐岩教授,27年潜心肾脏病及血液透析研究,对患者不忘初心、一视同仁、关爱、尽责。关于肾病高发的现状和预防的话题,以及从医的理念,记者采访了她。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丽玲
一场感冒可能引来肾病
徐岩教授介绍,每年初春或季节交替之时,肾脏病例就会有所增多。在中国约有1.2亿慢性肾病患者,患病率为10.8%,即每十人有一人是慢性肾病患者,男性高于女性。美国约为14%。
俗话说,肾脏有病不吭声。很多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极易被漏诊、误诊。但身体会出现一些警示信号:如尿中泡沫增多,眼睑或脚踝部水肿,夜尿次数增加等。
徐岩在临床发现,患有肾病的原因很多,一场感冒可能就患上肾病。慢性肾病,不少是感染诱发的。另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引起的肾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尤其青岛痛风患者比较多,导致青岛痛风性肾病高发。
故事 徐岩教授出身于医学世家,她和青大附院有着不解的情缘。外公曾是学贯中西、山东半岛颇有名气的医生。抗日战争开始,外公捐出家产投身抗战,成为一代军中名医。后来,又成为胶东地区数家医院的创始人。青岛解放时,外公是接管青大附院的首席代表。在外公的影响下,徐岩喜欢上了医学,当年她以毕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留校,成为青大附院的一名肾内科医生。
十年生存率居全国前列
尿毒症也称慢性肾衰终末期,是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逐渐衰退,直至肾脏功能全部丧失的临床综合征。尿毒症一般只能靠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替代肾功能。几十年前,肾病如果发展到尿毒症,便是绝症。
徐岩教授说,1990年,她刚接触血液透析工作时,医院只有一台血透机,生存半年的病人都很少,当时人们月工资收入不足百元,而血液透析每次490元,这对许多患病家庭是天价,难以问津。现在青岛的医保政策完全承担了透析费用,血液透析每次只需花费350元,医院由原来的1台透析机增加到101台。尿毒症患者完全可以做到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小时的透析,维持正常生命。徐岩主张,尿毒症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青大附院血透中心为满足病人的需求,从早7时开始到晚11时。随着临床技术的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生存率逐年升高。
在青大附院血透中心,固定血透患者达500余人,血液透析每年7万余人次,居山东省首位,有患者透析长达20余年,尿毒症患者10年生存率超过50%,这在国内是较好的数字。
故事 血液透析病人是特殊群体。长期透析的患者往往容易伴发各种其他疾病。徐岩教授把血透中心当做一个大家庭,其中的很多人她与之相伴了10年、甚至20年。她尽一切所能,不断地探索延长透析病人的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方法,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及时治疗伴发病。因为是特殊群体,很多相关科室的医生因伴发病接诊尿毒症病人时都心存疑虑,甚至连拔牙这样的手术,医生都不能按常规处理。徐岩主动担责,不厌其烦地与各科室沟通、合作,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她和她的团队已配合相关科室成功开展了尿毒症患者的冠状动脉搭桥术、胃癌、肠癌、肾癌、卵巢癌、甲状腺切除手术等,使尿毒症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尿检早期发现慢性肾病
徐岩在参加国际国内肾病学术会议时,呼吁最多的是让人们树立预防肾病的理念。她告诉记者,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肾脏通过源源不断地产生尿液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正常的肾功能对健康至关重要。肾脏病高发与生活方式有关。
不良生活习惯会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原发性肾脏病。怎样才能早发现慢性肾脏病呢?徐岩教授说,定期尿检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尿检可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尿常规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等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发现肾损伤。徐岩教授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肾病:包括每天适当饮水;饮食清淡、少盐;戒烟,避免酗酒等。对于饮水,她提倡多喝白开水,保证每日尿量1500-2000ml左右。不要滥用止痛药和抗生素,质量低劣的美白化妆品中的铅、汞,染发剂等往往也是导致肾病的诱因。故事 几年前,一名18岁小伙子被查出身患尿毒症,他的母亲在痛苦和沮丧中情绪失控,质疑诊断,导致治疗无法进行。徐岩知道后,拉着他母亲的手说:“大姐,我们都是母亲,我知道您现在的难处。可如果不治疗,您的儿子怎么办?我们一起面对疾病,为孩子争取尽可能好的未来……”苦口婆心的谈话让这名母亲接受了建议,顺利进行了动静脉内瘘手术和常规透析。数年之后,在这名小伙子的婚礼上,他母亲拉着徐岩的手感激不已。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徐岩教授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