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清华大学和国家卫计委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主持人宣读了荣获“中国健康传播大使”奖的名单,除了中国医学界泰斗级人物吴孟超院士,中国知名心内科专家胡大一、王辰院士等,一位来自青岛的专家也赫然在列,他就是全国胸腔镜微创心脏外科学会委员、全国重症心脏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脏机器人手术全国第一名、中国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心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杨苏民教授。此次全国仅有38位医生当选,杨苏民教授是山东唯一上榜医生。青岛有了自己的健康大使,这项荣誉,也是青岛人的骄傲。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他,谈谈在大家最为关注的心血管疾病领域里他的健康理念。
杨苏民教授介绍,大会有一个主题是“赢在起点,综合管控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胡大一在内的多位专家强调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应该从治疗转向预防,呼吁全社会关注心血管高危人群的预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俗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即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即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目前,我国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率排在首位。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为5%左右,即每20人中有1人患有冠心病。我国虽然发病率目前还没有那么高,但呈显著上升趋势,每年冠心病相关死亡人数超过100万。专家们忧虑,未来10—20年内冠心病或将成为广泛疾病。杨苏民教授说,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血管内斑块形成至出现心肌缺血症状,通常需经过10至20年以上。因为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很难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提醒:心脏主要是由心肌构成的,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肌供血。胆固醇及其他物质可在血管壁内侧沉积形成斑块,使冠状动脉硬化和狭窄。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心肌供血就会减少,从而引起胸痛、胸闷等症状或心肌梗死。
杨苏民教授告诉记者,尽管冠心病危害如此之大,但病因不复杂:家族遗传、高血压、长期血脂和胆固醇异常、超重肥胖、糖尿病和长期精神高度紧张,还有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和过量饮酒等。比照一下,如果这几种情况,具备任何一种,都要开始预防冠心病了。
控制血压、坚持体检,发现血脂和胆固醇指标异常的,要治疗达到合理范围。健康是一种责任,使自己健康是对家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在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专家们反复强调,花1元钱做好预防,可以减少10元钱的治疗费用。中医有句老话: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作为国内在治疗冠心病领域心外科知名专家,杨苏民教授提醒,要重视我们平常看起来微小的身体变化,每一个细小指标的异常,最后都有可能导致大的病变。临床发现,除了遗传因素,冠心病50%以上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提醒:杨苏民教授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当开车要上高速路跑长途时,要把车子做一个全面检查,发现问题提前修理,上路才安心。人也一样,如果在第一次发现身体异常,即使很小的变化,也要重视使其恢复到正常,可能就走不到冠心病这一步,不需要终身服药、不用放支架,更不用搭桥。坚持预防,冠心病就会远离。
近几年网络对支架多有诟病,流传最广就是国外已经淘汰支架,国人还在用。果真如此吗?杨苏民教授说,这绝对是谣言,全世界发达国家像美国、欧洲一些国家不仅在用,而且必须用。支架和搭桥的诞生是医学的进步,有了这项技术,至少80%严重冠心病人得以摆脱死亡的威胁,并且提高了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冠心病有三种方法:药物、支架、搭桥。不存在哪种方法更好,每一例病人处于冠心病的不同阶段,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国际心脏病学有严格的标准,根据患者心脏的状况,符合哪一项就采取哪一项治疗方法。杨苏民教授本人始终坚持的原则是,以患者最小的代价和创伤,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康复。通俗地说,能用药物治疗的,不能放支架;能用支架治疗的,不能做搭桥。支架属心内科,搭桥属心外科。很多心脏外科医生自己患了冠心病,他们也会首选创伤更小的支架手术,必要时选择微创搭桥手术。
现在临床界定,如果需要放3个以上支架,就要做搭桥手术。青大附院每年做600余例搭桥手术,其中有30余例用机器人微创做搭桥,出血量仅仅50毫升左右。他本人经常每天做三到四台搭桥手术,全年做300余例。机器人做搭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搭桥手术,山东只有青大附院可以做。
提醒:当患了冠心病,不要纠结放支架还是做搭桥,医学有明确的指征,在可治的范围内,显然对身体创伤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