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演绎刀尖上的艺术 岛城外科迈入机器人时代
2015-07-10 16:24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坐在操控台前的医生将手指放入“指套”,“站”在手术台旁的机器人医生为一名胃癌患者做起了手术……这是记者在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手术室里看到的一幕。

 这款神奇的手术机器人叫“达芬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手术系统之一。作为山东省唯一获得引进资质的省级三甲医院,自201410月机器人落户以来,青大附院已在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妇科6个科室成功开展机器人手术254手术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用一例例高质量、高难度的手术诠释了精准医疗的内涵,引领岛城外科技术昂首走进机器人时代。

达芬奇机器人是怎样完成手术的?它带给医生和患者怎样的医疗体验?下面,就跟随记者走进青大附院外科,一同感受“机器人医生”的魅力。

泌尿外科:首战告捷  再辟新途

青大附院首例机器人手术是由泌尿外科孙立江主任主刀完成的。

达芬奇机器人几乎适用于泌尿外科的全部手术,特别是一些创面大、部位深、既要精确切除又要功能重建的难度较大的手术,最适合机器人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就是代表。谈起机器人手术的适应症,孙立江如是说。

上周六,孙立江刚刚在机器人辅助下主刀为患者张先生成功实施了前列腺癌手术,“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术被认为是泌尿外科难的微创手术之一。而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更清晰视野,更细致解剖,更准确缝合,轻松化难为易,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经过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患者,他的术后恢复也更快。以往前列腺手术,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而我们至今开展的10余例机器人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控尿能力都被保护的很好。”孙立江如数家珍的介绍了“机器人医生”的过人之处

  78岁的陈老太是一名肾癌患者,高龄手术的风险可想而知。老太太的家属听说机器人手术的效果非凡,就慕名找到了孙立江。虽然机器人手术花费比腹腔镜多,但陈老太的家属却不这样认为。“咱得看长远效益。不用机器人手术,手术创口就会加大,住院时间长,我们家属还要陪床,肯定是少花不了。”于是,家属果断地选择了机器人手术。在孙立江团队和机器人的密切配合下,陈老太的肿瘤被顺利切除仅仅过了1, 陈老太已经能从病床上坐起来术后第4康复出院

面对机器人手术取得的不俗成绩,孙立江却仍感任重道远。“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机器人肾癌根治术、肾脏部分切除术、膀胱全切术、肾上腺肿瘤切除等49例手术,患者都很满意,这凝结着我们团队的心血和付出,也彰显了机器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在机器人手术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去做,激励我们继续发挥精准医学的优势,在泌尿外科微创领域再攀新高。”

普外科:机器人外科时代,我们时刻准备着

“机器人医生”的高超技术不仅在泌尿外科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泽被了胃肠外科治疗领域,成为了治疗胃癌的又一利器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就像是钻到病人肚子里一般,更加清晰的视野和更加稳定的操作能够帮助医生彻底清扫淋巴结精确缝合,为手术质量加上了双保险

“我们已经利用机器人做了84例手术,100%。这其中胃癌手术超过一半,患者预后都非常好。”中国抗癌协会胃癌委员会委员、普外科主任周岩冰教授介绍说。

自成功实施首例胃癌根治术以来,普外科与这位机器人“战友”的配合日渐默契,也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我们70 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及600 例腹腔镜下同类手术比较发现,机器人手术可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达到与腹腔镜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机器人手术严重并发症仅为1%。”周岩冰这样阐述道。

不仅在普通胃癌手术上收获颇丰,周岩冰团队还成功开展了山东省首例机器人残胃癌手术。这个病例“与众不同”在患者40年前就因十二指肠溃疡切除了大部分胃,无疑大大增加了二次手术的难度。鉴于患者的特殊病史,周岩冰与家属协商,最终为患者选择了机器人残胃癌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手术。

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在机器人的协助下,普外科开始尝试“跨界”。“有位胃癌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我们建议他做机器人手术。最终的手术效果也证明了我们和家属的选择是正确的。”周岩冰如是说。

近一年来,普外科逐步开展了远端胃癌、全胃切除、低位直肠、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左半结肠及右半结肠手术等多种机器人手术,手术数量同期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我们有信心迎接机器人手术时代的到来。下一步,我们继续保持机器人胃癌手术优势把手术范围进一步拓展消化道肿瘤。同时与内分泌科合作开展抗代谢手术,帮助更多胃癌糖尿病、肥胖症患者解除病痛”周岩冰满怀憧憬。

肝胆胰外科:胰腺肿瘤患者的福音

在众多凶险的癌症中,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隐居”在腹部深处,要想术中充分暴露就必须划开很大的切口,传统的开腹手术,病人的疤痕长度甚至达到20厘米。

“有了达芬奇以后,我们只需在患者腹部打几个孔,随后通过机器人手术。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机器人的下手更准,精细、放大的视野使手术的操作空间更大。对于患者来说,机器人手术不仅损伤小,而且术后恢复快,一般来说术后住院日能缩短到原来的1/3。这种手术尤其适合肥胖及腹腔纵径较长的患者。”青大附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张炳远介绍说。

张炳远曾经为一位胰腺肿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机器人手术。患者袁某因腹痛来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考虑到自身病情和经济情况,在了解了机器人手术的神奇效果后,患者欣然接受了张炳远提出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建议。回想起手术操作过程,张炳远历历在目:“机器人的机械臂通过4个黄豆大小的小洞钻入患者体内,快速准确地找到了肿瘤。紧接着,一只手臂照明成像,另两只手臂配合,一点点把肿瘤挖出来,就完成了切除操作。这台大手术也就用了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 。”

机器人手术显而易见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抛出了橄榄枝。近60岁的王女士患有胰腺囊腺瘤,在张炳远团队和“机器人医生”的精确手术下,术后第1天她就能下床活动,术中100ml的出血也使她恢复的比一般手术患者要快,第4天就顺利出院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肝脏左外叶切除术是目前肝胆外科开展的机器人术式,下一步他们还将探索开展半肝切除术、肝门胆管癌切除术等新术式,利用机器人为更多的肝胆胰疾病患者造福。

妇科:方寸之地显神通

年近七旬的褚女士绝经已24年,可是近一年竟又来了“月经”。来医院一查,竟然查出了子宫内膜癌。加之她早年前做过胆囊和肝脏手术,为确保手术安全和质量,妇科王言奎主任最终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给她做了子宫切除术。术后效果是褚女士超出预期的满意。

现在,妇科医生都深深地“迷恋”上了机器人,称它为手术医生的“神器”。“我用过不少微创手术系统,达芬奇的3D成像是我见过的系统中最清晰的,它的成像可以放大到10倍,机械臂能从最纤细的毛细血管中间通过,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和出血。同时它的机械臂完全没有抖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比人手操作更加精准到位。就在前两天,我使用达芬奇为一名70多岁的患者摘除了多个妇科肿瘤,患者当晚就能排气,恢复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王言奎这样谈到他操作达芬奇的感受。

妇科副主任医师车艳辞是王言奎的助手,虽然没有亲自主刀,但也被“机器人医生”的魅力所折服。“直角的腹腔镜的器械,有很多在完成复杂的手术当中,没有办法做一些精细的动作。机器人拓展了腹腔镜技术的一些难点,在操作的死角或者很隐蔽的一些血管的间隙中间有更清晰的视觉、更灵活的手的动作。所以很多过去不能做的手术,现在都可以用机器人来完成。”目前,国内已相继建立起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等多个机器人金标准术式。

方寸之地尽显优势。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机器人手术的成功开展,使青大附院妇科在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方面占领了技术高地。

心脏外科:机器人“补心”刀口仅指甲大

 一提起心脏手术,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血淋淋的画面。机器人手术“补心”突破传统手术极限不用再“开膛破肚”。

   王女士今年45岁,患有二尖瓣膜关闭不全201411月,她在青大附院接受机器人手术后,当晚就撤掉了气管插管,5天后就出院了。手术留下的微小开口用创可贴就可以盖住,王女士再也不用担心夏天也要戴着围巾遮丑了。

青大附院心外科主任杨苏民回忆起这位病人时她来院的时候症状比较严重,当时我们就考虑给她做二尖瓣成形术。但传统开胸手术,术后病人需要在监护室待3天,伤口愈合时间在3个月以上,疤痕也很明显。而传统手术的这些劣势恰是机器人可以弥补的,所以我们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决定为病人实施机器人辅助手术。

用机器人完成二尖瓣成形术,医生只需利用机械臂经病人肋间隙穿刺4个小孔进行手术。首先在患者腹股沟的股动脉、股静脉内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心脏大血管,在心脏停止跳动的状态下打开患者心腔,进入心脏内部进行精细操作。二尖瓣位于心脏中心,体积只有乒乓球一半大小,在达芬奇高分辨率的三维立体视野下可被放大到篮球大小。此时,医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分析病变,更精准地完成病变瓣叶切除成形人工腱索重建等操作。

由于二尖瓣成形术要在心脏和主动脉上进行大量操作,对医生的手术技巧和团队的整体配合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仅有301医院4家医院能够开展,而这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也开创了山东省全机器人下心脏二尖瓣成型术的先河。

凭借过硬的实力,继二尖瓣成型术后,心外科又成功实施了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升级为全国第二支能够开展全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的团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开展全机器人心脏冠状动脉搭桥及杂交手术、三尖瓣成形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正等复杂手术,在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杨苏民信心满怀。

胸外科:越复杂的手术越能发挥机器人优势

山东省开展胸外科机器人手术术式最多、难度最大的科室全国首例lvor-Lewis胸内吻合食管癌根治术,全国第二例袖状肺叶切除术。这累累硕果是由矫文捷带领的青大附院胸外科团队精心培育的。

胸外科手术多采用胸腔镜完成,虽然效果不错,但适用范围有限,无法完成一些解剖结构复杂的手术。“而机器人手术几乎涵盖所有胸外科手术,手术越复杂其优势越能充分发挥。像胸腺肿瘤切除、食管癌切除、肺癌根治术,我们现在用机器人都开展的很好。而且像肺癌手术中的纵膈淋巴结清扫环节,用了机器人就变得轻而易举以我们所做的71例手术为例,平均时长为126分钟,术中出血量仅为120ml矫文捷告诉记者

机器人手术系统作为精准微创技术的代表,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泛,所以科研攻关也要跟上。”矫文捷说。2015年,矫文捷怀着对机器人手术的钻研热情,将一系列研究成果收入囊中:他参编的全球第一本胸外科机器人手术专著The Robotic Thoracic Surgery》已经出版;他牵头举办的机器人手术研讨会,成就了青岛市胸外科机器人手术研讨会的首秀;他还接受了两个权威杂志的约稿。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探究机器人手术的奥秘,敲开精准医疗的大门,是矫文捷为代表的青大附院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机器人从早到晚不停歇,可能是我们医院最忙的‘大夫’了手术室护士长赵林每天都要为机器人安排专人跟台。青大附院院长助理、大外科主任吴力群教授也介绍说,随着机器人与各位临床专家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以及受益患者的增多,慕名来院的手术预约患者也排起了队

在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下,达芬奇外科手术其近期及远期疗效方面的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医患认可,作为一项物有所值、大众可及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手术引领着未来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