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细节抢回生命:医者仁心 生死时速
2015-04-06 13:20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大年初三,女儿回娘家的团圆节。当万家灯火亮起,人人沉浸在天伦之乐中时,我们的白衣天使还坚守在守卫人民健康的岗位上。今年的大年初三夜,我院医护人员医者仁心,生死时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患者的生命。

 

于细节中发现抢救时机

当晚8点,平度一位脑干梗死患者被家属送到我院急诊,急诊神经科当班医生孙锦平接诊。据患者妻子和儿子交代,患者于两天前开始恶心、呕吐,继而四肢逐渐活动不灵,于当地医院医治无效,病情加重,遂连夜赶来我院。

到我院时患者已有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肌肉不能动弹。家属递上的病历中记述患者被确诊为脑干梗死,定位基底动脉。孙锦平当时倒抽了一口冷气:基底动脉梗死是所有脑梗死中最严重的,其抢救的最好结果是患者全身瘫痪,只剩眼球可以转动,瘫痪后就是一个“活植物人”。患者只有55岁,正直壮年,这样的消息对他和他的家庭无异于晴天霹雳!然而按照病历记载,患者发病已有两天,早已错过了抢救的“时间窗”,就算是再世华佗也无力回天。

孙锦平却并没有放弃。她反复研读患者病历,终于发现了一个突破口:病历上清晰地写明,患者双巴氏征阴性。这意味着患者初入平度医院时或许并未脑梗死。她当即按照CT检查档案袋上的电话拨打过去。庆幸的是,接电话的管床医生告诉她,检查结果属实,且患者住院当夜并没有病理征,隔日早8点只有一侧有病理征。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它说明,患者的发病时间便不是2天,而可能更短,这将给患者带来一线生机!孙锦平不敢贸然相信,放下电话,她立刻向患者家属认真求证。经过家属落实,孙锦平确认,患者最初的头晕呕吐只是后循环缺血所致,其脑梗死的时间在20小时之内。

然而20小时的发病时间依然不在抢救“时间窗”内。听到此,患者妻儿万分悲痛,恳请孙锦平再想想办法,千万不要放弃。看着逐渐丧失意识的患者,孙锦平心急如焚,对患者妻儿说:“请把患者发病到来我院之前的变化过程再讲一遍,一点细节都不要漏掉!”二人努力回忆,相互纠正补充,孙锦平终于从他们的叙述中发现了意外的惊喜:患者在当地医院治疗后隔天早上病情明显缓解,下午4点又开始出现头晕、呕吐、四肢活动不灵便、说话不清、饮水呛咳等症状照此看来,患者的病情可能是TlA发作演变成脑干梗死,那么他的发病时间缩短到了7小时

战胜死神,创造生命奇迹

孙锦平十分激动,然而她知道,抓住抢救时机并不等于抢救能够成功。按患者当时的情况,做动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有生还可能,但抢救风险和难度极大。她告知家属,抢救的结果极可能是无功而返,或许并不能阻止患者死亡或瘫痪。家属给了孙锦平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们相信青大附院大夫的医术,对任何抢救结果,我们都接受!

得到了家属的信任和鼓舞,孙锦平立刻拨打总值班电话,联系到听班的王松医生。王松正在岳父家吃饭,接到电话立刻放下碗筷赶来医院。孙锦平接着联系急诊导管室护士张智容赶来做好手术准备。当晚11点,王松医生开始为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此时的患者已进入了浅昏迷。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持续加重,突发状况不断。王松取栓次后,闭塞的血管被通开,但是半小时后造影,血管却又闭合了此时,患者去脑强直发作,呼吸不规则,暂停时间长,这些都是生命垂危的指征手术组立刻呼叫麻醉科医生前来气管插管。插管后,王松医生导管内注射足量欣维宁,括开患者血管,血液复流,患者神智逐渐恢复。但停止血管支撑,血栓快速形成。

王松医生临危不乱,一边做治疗一边观察,思考各种解决血栓再形成的方法,针对患者情况改进取栓方式。经过王松医师第三次、第四次取栓,患者的血管终于逐渐通畅了。医护人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走出手术室告诉家属抢救成功的消息。时间已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4个多小时,此时已是凌晨三点多。

回想起抢救的经过,孙锦平感触良多:“这位患者如此良好的预后效果是家属和我们医护人员都没有料到的。我和王松、张智容以及麻醉科的同事们在这场抢救中拼尽了全力,我想是我们的努力和诚心感动了上苍!我们也要感谢患者家属,是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敢用一切手段争取一线生机。”患者的儿子却摆摆手说道:“相信医生、配合医生是我们理应做到的。青大附院救了我父亲的命,我们一家将终生感激!”

在急诊神经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住院20多天后已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肌肉有力。从生死穿越中归来,正是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借着春日的勃勃生机,他将迎来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我们的白衣天使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奔忙——他们将用盎然春意的暖流灌注生命,继续收获生命的崭新果。(宣传部 李晓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