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数字医学——开启医学发展的新视窗
2014-12-31 12:06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12月5至7日,首届中国数字临床医学应用技术大会及相关卫星会议隆重召开。先进的医学理念、最新研究成果、丰富的会议议程,使此次大会别具风采。诸多医学、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专家汇集一堂,在争鸣创新的自由学术氛围中,展示分享数字医学的丰硕成果。

 

领航临床数字医学发展

“十二五”计划课题顺利推进、3D打印技术逐步推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功开展……近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数字医学研发工作,在这条路上一步步踏实前进,迈出的步伐愈加坚实笃定。

“Higemi系统确实很有含金量!”这是前来参加大会卫星会议——“十二五”课题研讨会的专家发出的由衷感慨。全称为“海信双子3D医学影像与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的Higemi,是基于副院长董蒨领衔的“十二五”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联合海信科研团队,经过10个月攻关完成的。Higemi根据CT影像三维重建人体器官,实现了术前虚拟推演,达到了更精确的诊疗效果。目前,董蒨已借助Higemi成功为数十名患儿实施了手术,开辟了临床数字医学的一方新天地。

3D打印技术的应用几乎与Higemi研发工作齐头并进。今年7月脊柱外科副主任马学晓开展了全国首例计算机模拟结合3D打印脊柱手术,引起了业界关注。谈起这项技术,马学晓说:“我们将3D打印技术与骨科结合起来,主要做脊柱3D建模,再由3D 打印公司将骨骼以1:1比例打印出来3D打印并非纸上打印,而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由于脊柱内部结构复杂,马学晓就根据计算机制作的颈椎三维重建出模型,据此设计手术方案,并3D打印出仿真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预演。“这样既便于我们与患者沟通病情,还提高了手术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目前,3D打印模型辅助下成功完成了颈胸腰部手术近20例

除了骨科,口腔科也正借此推进新项目。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孙健领衔的“颌面部整形正颌外科3D数字化手术”项目,已完成了3D手术模拟论证,获得了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发展项目立项赵保东、杨建军教授也在数字化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伤3D打印领域逐步探索前进。赵保东介绍说,“我们一方面要通过CBCT锥形束CT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明确诊断预测效果,另一方面要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板,将术前计划转移到手术操作简化手术步骤,提高种植手术的微创化和预见性

数字医学21世纪医学领域的重大飞跃。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手术代表的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已应用多年,它突破人眼、人手极限的极致微创化给患者带来了福祉。院长助理吴力群主任说:“因为伤口小,接受机器人手术的病人恢复非常快,甚至术后24小时就能出院。”正因为达芬奇手术蕴含着种种数字医学技术,使得很多原本无法手术的病人有机会得到治疗,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10月12日至12月8日,我院达芬奇团队已实施机器人手术52例,开展了全省首例心脏二尖瓣成型手术、全国首例lvor-Lewis胸内吻合食管癌根治术交出了令人骄傲的答卷!

医学影像学作为数字医学的重要分支正在加速发展。本次大会上,我院放射科主任徐文坚做了《大数据时代医学影像学任务与挑战》的报告,而影像数据的新开发与再挖掘也一直是他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作为“创新年”重大项目,徐文坚的“典型及疑难病例数字化影像与多模态临床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课题正在推进中。说起课题,徐文坚如数家珍:“我们基于现有的网络系统,将逐步建立数字化影像专用数据库,代替传统胶片库,同时整合影像、临床、病理等信息,实现相关资料的互联,建立数字化影像教学系统及试题库。”数据库建立后,各学科就能充分共享医学影像学数据和信息,届时将推动我院数字医学事业再结新硕果。

 

三方合作聚焦3D打印

Higemi的诞生,3D打印技术的成功实践,坚定了此次我院与海信集团威高集团三方合作的信心,也为合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12月5日下午,黄海饭店会议室内掌声阵阵我院海信威高集团数字医疗合作签约仪式正在进行会场内的屏幕定格在王新生院长、程国明书记与威海市市长张惠、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一同举起“合作共赢谋发展”卷轴的画面。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三方关于3D打印技术的合作蓝图徐徐展开

海信医疗设备公司总经理高川对此项目进行了形象说明:以颅骨修补为例,通过3D打印技术,假体将由过去粗放式的模拟头骨,变为精确的补齐缺损的模拟头骨。”我院神经外科孙鹏教授分析:“3D打印技术可以做出和病人实际解剖结构完全一致的假体。三方合作中,我们负责给病人做出CT,海信计算机系统提取数据,威高集团则用钛合金粉材料3D打印出假体。”

董蒨举着一块杯口大小的3D打印模型告诉记者三方合作使‘个性化’手术的推广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将根据精准信息为病人量身定做3D适型模具,实现重建组织、器官修复的‘私人定制’3D打印一块头盖骨需2个小时加上邮寄、消毒,不用10小时患者就能拿到最适合的头骨随着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它的价格也能被普通患者接受

毋庸置疑,3D打印技术的前景可限量,但也面临重重阻力。威高集团医学博士寇万福,由于国家尚无3D打印临床应用标准,项技术暂时还不能推广但他对此仍充满信心“我们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这一领域标准尽快出台,或者就让我们引领制定这个行业的标准吧。” 

结合了优质医疗资源、领先数字技术和3D打印优势的“定制化数字医疗3D打印联盟”,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升手术安全和质量,提高远期治疗效果,逐步实现行业生产链、业务链、价值链高端整合。

 

国内临床数字医学发展如火如荼

借助首届数字临床医学大会这一全国性平台,我院不仅展示了在此领域取得的成绩,推动数字临床医学工作上升了新高度,也实现了与医学前沿的对接,引领了国内数字临床医学发展趋势。

张绍祥教授作为中国数字医学领军人物、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在谈及国内数字医学发展时信心满满:“目前全国数字医学研究正快速推进,第三军医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构建了8个高精度的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山东大学刘树伟教授建立了国人肝段数字化模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开展了可交互人体器官数字模型及虚拟手术研究……我想,当数字医学发展到一定水平,我们的医护人员都会有一种必须学习数字医学的紧迫感,这样才能成为与现代医学接轨的医学工作者。”

“西京医院妇产科2013年初引进达芬奇机器人,目前已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全机器人辅助下全阴道切除术+腹膜代阴道手术、亚洲首例全机器人辅助下残余宫颈切除术等手术,100%”西京医院妇产科陈必良主任主讲内容达芬奇妇产科手术实践被誉为中国妇科机器人手术第一人”的陈必良经验丰富,他这样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我们医院妇产科利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所有患者效果都很好,机器人手术明显优于传统腔镜和开腹手术。

此次大会邀请的主讲专家是国内数字医学领域成就突出的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董家鸿就是其中一位。“我在7年前提出了‘精准肝脏外科这一概念我们借助高分辨率影像技术、3D重建技术对肝脏储备功能及病人可耐受肝切除量进行定量评估。遇到复杂病例,我们通过计算机辅助智能化系统进行规划,预见可能出现的危险,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方案。如果外科手术一场战争,那么优化的技术与均衡的策略相结合,实现‘精确打击’”。

会上,我院董蒨、徐文坚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也从各自研究领域展现了数字医学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数字医学21世纪医学发展打开了一扇新视窗。在首届数字临床医学大会上,我们看到的是众多致力数字医学的专家,听到的是数字医学最先锋的声音,感受到的是当代医学工作者推动医学向精确化、个性化、微创化方向发展的勇气和信心。作为其中一员,青大附院也必将在攀登现代医学高峰的道路上,矢志创新,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