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9小时考验百年老院 全院总动员递交完美答卷
2014-12-31 10:33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家里、商场、电影院,如果在这些地方遇上停电,人们都能容忍,因为不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医院是不能出现停电的地方,因为后果让人无法想象!偏偏,我们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长达9个小时的意外停电。并且,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未发生一例因停电而产生的医疗事故!

奇迹的诞生,并非偶然。因为,我们都是医院的主人。危急时刻,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筑一道保卫生命的钢铁长城。在这场突发的严峻考验面前,全院总动员,确保了每一位在院患者的生命安全,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停电9小时考验百年老院  全院总动员递交完美答卷 

 4月1日愚人节,但对于青大附院来说,一场惊心动魄的9小时考验却正在真实上演。这一天,江苏路本部有住院患者1419人,其中重症监护室里有51位离不开各种仪器的危重病人,新生儿监护室里46个离不开保温箱的体弱婴儿,急诊留观有48位等待救治的突发患者……正常情况下,这天的门急诊要接待7000人次左右的患者。

上午835青岛市435千伏线路跳闸停电,我院变电站双路供电(市安甲线、市安乙线)竟然全部停电变电站立即联系电业局,确认是双线路供电电缆故障,正在抢修,恢复时间不确定。

没有任何预兆和提醒,突如其来的停电,无异于掐断了是关键的供给命脉,使所有正在进行着的程序在瞬间陷入停滞!医院立即启动全部备用电源但许多科室、部门仍然告急一场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突然摆在面前!

停电前,手术室里,人们在做着术前准备;监护室里,呼吸机及各种检测仪器在正常运转;新生儿室,一颗颗弱小的生命在保温箱中安静地呼吸;门急诊,浩浩荡荡的患者正在挂号、检查、看病……

这里,作为救死扶伤的重大战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工作可以停,但是,依赖各种仪器的危重患者的生命不能停。

启动紧急应急预案,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拉开了序幕……

 

应急领导小组:高效指挥全院总调度

    4月1日早晨,一切看起来与往常一样梁军副院长、医政部张国庆院长助理、医务处张欣主任正在讨论工作。840分,突然电话响起,病房、门诊、医技科室等各处接连报告停电。了解停电原因后,考虑事态严重,梁马上与分管后勤、设备、信息等工作的分管院领导紧急协商,并向王新生院长、程国明书记汇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的院领导李玉明书记、李延年主席、赵世华院长、田立启总会计师等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赴一线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医政部、护理部、门急诊部、后勤保障部、医学设备部、信息管理部、安全保卫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也立即启动部门应急预案,积极协调各项工作运转。

患者的救治及安全是头等大事军要求医务处、门急诊部速摸清全院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情况,尤其是对全院各手术室、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产房、病房危重患者、血库、收费挂号系统、辅助检查、检验等重要部门和岗位进行布控。

所有院领导、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分组奔赴ICU、手术室、新生儿科等重点岗位现场办公,同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以减轻一线的压力。

 

  重症医学科:和生命赛跑

      4月1日早晨,对于重症医学科来说,同样是平凡而又繁忙一天的开始,晨间交班、提问、查房……有秩序的工作刚刚拉开序幕,停电了!医护人员的心骤然紧张起来,因为这是一次没有提前通知的停电。

在重症医学科,大家都知道停电意味着什么呼吸机、监护仪、血滤机、微量泵、负压吸引、电脑等仪器设备在储备电耗尽的情况下会全部停止运转,患者的生命将岌岌可危

紧急关头,下夜班医师和护士留下来了,在家休息的人员赶来了,医生、护士分工负责病人。床旁监护仪储备电能维持120分钟,呼吸机储备电能维持90分钟。重症医学科主任李连当机立断,要求轻症病人关闭监护仪节约储备电量,留给重症病人备用,轻症病人由护士手动测量心率、血压、呼吸。每位机械通气的患者床边再配备一台呼吸机,当上一台电池耗尽后立即更换下一台确保病人安全。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三十分钟,一小时……全体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放松。内科病房楼监护室里年龄最小的八个月的患儿生命垂危,短时间内出现两次心跳骤停家属因为停电不放心几次要闯进病房,小儿科华青3名儿科医师守候在患儿床旁,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节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做好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打消了患儿家属的疑虑。

外科病房楼监护室也是紧张而序。下夜班的医生护士主动留守病区协助看护患者,确保每个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床旁至少有两名医护人员。为确保每个患者的安全,张彬彬护士携带转运监护仪监测每个患者的氧合及心律变化……

     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至移动发电车到位恢复供电这一天,有紧张、焦虑、有欢喜、有渴望、有创新……我们相信,翻过这难忘的一页,重症医学科前进的脚步会更加坚实!

 

新生儿科46个患儿安然无恙

上午8:36分,新生儿科正在认真听交班,突然监护室传来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注射泵齐断电发出的报警声。虽然历经多次停电演习,但遇到实实在在的突发情况,大家的神经立即绷紧。

31台监护仪、35台暖箱,21台注射泵、1台有创呼吸机、4台无创CPAP呼吸机在断电的瞬间启用自身携带的备用电,仍在正常运行医护人员立即分散到7个监护室中。科主任、护士长对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救治能力都了然于胸,将所有医生按资质分散到各个监护室,患儿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交由不同的医护人员来分工负责。

新生儿科室共46个新生儿,其中危重新生儿8个。聚集在监护室外的患儿家长骚动起来,有人甚至要冲进监护室,看看自己的宝宝是否安然无恙。科主任、护士长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当得知监护室里一如既往,小宝宝们没有任何闪失时,家长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已连续工作12小时的值夜班的医护人员仍全神贯注地守在宝宝身边。

本以为这仅仅是短暂的停电,但转眼半小时过去了,得知是停电时间还要延续,护士长立即启动人员调配预案,将在家休息临时调来工作大家毫无怨言,很快赶到科室。因HIS系统无法使用,科室启动计算机故障应急预案,责任医师下书面医嘱,主班护士抄写并与药疗护士核对后交由责任护士执行

所有的治疗与护理在有条不紊进行着,不知不觉到了给宝宝们喂奶的时间。由于停电,奶瓶消毒无法进行朱欣燕护士长回家烧水、清刷奶瓶并煮沸消毒,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喂养。

发电车供电了,一切终于恢复正常。

刚刚经历的分明是一场紧张的战役,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的患儿们,像什么都不曾发生一样,仍在甜甜地睡着

 

血液净化中心协调电话打了1000余次

4月1日,对血液净化中心来说,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这一天,应该有200多名患者接受透析治疗,上午100多人,下午及晚上100多人。

尿毒症患者经历了长期的磨合后,已形成自己的透析规律。如果少透析一次,有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后果。但是,停电打乱了他们的透析规律。他们不敢拖延透析时间,怕病体雪上加霜。所以,停电之后,他们不肯离开,在焦急的等待中变得心烦气躁。

大范围的停电,并非我们自己能左右。供电时间仍不确定,徐岩主任和朱月华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对所有透析班次做了重新调整——通知下午及晚上透析的100多名患者不要来院,对每位患者仔细交待饮食和体重等注意事项,嘱咐他们若有不适,立即来医院就诊。医护人员则自费2公里外的饭店100在医院等待透析的患者购买了午饭

等待电的同时岩召开紧急会议,启动科室人力资源紧急调配应急预案,保证所有患者在来电后第一时间得到透析治疗。

下午5:30,来电的一刹那,全体医护人员激动万分,立即投入工作测试机器、安装管路、通知患者……所有工作进行迅速而有序。

9个小时的停电,透析中心共协调透析患者270人,拨打电话1000余次。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所有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护士,你们辛苦了!

 

急诊门诊用至诚的服务化解危机

试想,日接待患者近7000人次的门诊、急诊遭遇突然停电,患者们在不清楚停电原因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把责任归咎到医院。倘若,我们没有上下一盘棋总协调;倘若,我们没有各部门超强应急能力;倘若,我们没有久经锤炼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不难想象,偌大的院区,将会乱成什么样子!但是,混乱的场面没有发生,相反,我们用真诚的服务,换来患者的理解和赞扬。

 核医学科停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科工作人员分成2组,第一组为仪器保护组,第二组为病人安抚组。仪器保护启用2台ECT机备用电源完成正在进行的检查,病人安抚组则动员非急症病人陆续撤离。但是,已经注射完放射性药物尚未ECT检查的23人加甲亢病人4人怎么办?不及时检查,放射性药物注射太久,检查结果不准确如第二天再检查,则需再次注射放射性药品,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科室副主任王叙馥立即联系青岛市立医院核医学科郑飞波主任,紧急对方一口答应免费为这些人检查。

总值班立即从东区和本部调来2辆救护车,分2次将患者送市立医院东院核医学科。我院核医学科刘新峰、王国明、李雨升医生分别随患者随车去市立医院协助安排检查。下午3:00,4甲亢患者检查完毕,李雨升亲自将他们护送回科,5:30完成核素治疗。下午6:10最后一个患者检查完毕。刘新峰医师将市立东院拍的ECT胶片及检查申请单一起带回,7:00回到核医学科

超声科面对800多人次的病人及家属,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秩序井然。对有退费需要的患者,计算机中心人员将一台护士工作站临时调至收款处,给予退费处理,当天退费80多人次对另约时间的患者,留取了联系电话,并于事后一一通话,更改了预约时间

急诊门诊应急中心雪中送炭,紧急调拨9台应急灯,加上分诊护士外借的,总共16台应急灯被及时地分发到留观区及监护室等光线昏暗的地方。就着应急灯的光线医护人员继续为患者查房治疗,保障了诊疗活动的顺利开展。急诊监护室内有两名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刚刚保胎结束第一天当班的护士代月光顾不上自己,一马当先冲到床旁,手动应用简易呼吸囊辅助患者通气。院领导现场办公,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分工照顾病人……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进行着,直到供电公司的移动应急电源车供上电以致有的病人家属很疑惑地问:“你们表现得好淡定,这里经常停电吗?”

 

后勤:全力以赴做好供电及餐饮服务

停电后,后勤总公司、后勤保障部在李延年主席的协调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8:40,发电机组自动切换启动运行,第二住院部手术室、ICU、信息部、通讯站应急电源启动院区重要部门得到有效保障后变电站联系电业局调派发电车为配合两辆发电车的到来,电工班选定发电车停放位置,并联合保卫处将停放点附近的车辆全部清空。打开应急电缆投放口,变电站等其他电力点派专人值守,随时待命。

8:45,后勤空调班值班员协助电梯班检查门诊楼、第一、二住院部29部电梯里被困人员92分,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走出电梯

8:50,在首先确保ICU、手术室的UPS应急电源正常使用情况下,启动发电机支撑供电。由于供电恢复时间不确定,后勤公司协调专人开来油罐车,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10:25,两辆发电车到达指定位置:门急诊、第二住院部,电工班、配电值班人员分两组同时进行发电车线缆对接,1110分门急诊、脑科手术室、ICU完成应急供电。

根据现场情况,后勤总公司急调下夜班的6名员工回院区帮忙,并安排5名后勤员工从东区前来支援

13:50,两部应急发电车上的电缆分别对接到第一住院部、第二住院部的重要科室手术室、ICU、呼吸内科监护室、低温医学中心等院区内重要科室相继完成应急供电。

17:30,市电业局恢复了江苏路院区的供电,一直待命的后勤员工迅速准备电源切换工作,在各科室部门的供电电闸系统的检查后,逐一对科室进行合闸送电。

此外,突如其来的停电, 使生活服务中心全套的电气化陷入困境职工食堂营养食堂排除万难,及时把午饭送到住院病人手上。黄岛院区科教楼餐厅加班加点制作馒头并安排供货商车辆协助运送下午4:00,1500个热气腾腾的馒头跨过海底隧道到达了营养餐厅。

没有电梯送水成了一项艰苦的工作。生活服务中心安排其他班组的人打着手电筒,一起用手抬、用肩扛,把一桶桶纯净水送到每个科室。

领导的全面指挥和精心安排下,餐厅全体员工团结一心,确保了病员中晚餐和手术餐的顺利进行,其中午餐:病员包餐548人次,内科手术餐30份,外科手术餐60份,脑科手术餐17份。晚餐:病员包餐537人次,手术餐23份。

 

感动:无处不在

停电后,信息中心机房设备靠自备电正常运转,但制冷空调停止运转,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徐浩主任带领科室人员采取开窗通风、风扇等措施应对。机房持续高温告急的情况下,梁军院长带领信息部的小伙子40冰块从1楼扛到7楼机房为信息设备降温。

在各个病区,难免有备用电源顾及不到的地方。医护人员熟练地使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辅助呼吸,手动为患者循环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士长利用工作间隙细心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确保了病人情绪稳定,取得了家属配合和支持。

产科医护人员成功接生了一婴儿;输血科协调青岛市血液中心提供血液车,确保了血液储存和供应药剂科打破常规,保障药品供应

    由于停电时间较长,供氧站负压吸引系统无法启动,无法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吸痰。重症医学科于邦旭副主任及医疗设备应急管理科法联青老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请医疗工程科战润洪工程师协助进行改装,将吸痰装置直接连接吊塔氧气带,顺利将患者痰液吸出。

    在电梯停电的情况下,物资车无法运输上楼,供应室师傅们一层一层把门诊所有科室要的物资全部运送到位这一天,难以计数的了夜班的休班在家的医护人员主动返回岗位,守护在病人身边。行政部门除值班人员,所有工作人员都到临床一线现场办公协助做好病人疏导、解释工作。

17:30供电全面恢复。临床上许多科主任,如于文成、王言奎、徐岩等,以及所有的护士长仍然坚守岗位上……

夜幕悄悄降临,看着窗内露出温馨明亮的灯光,大家都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惊心动魄9个小青大附院收获的不仅仅是零死亡的成就感,还有太多感动的故事

 

尾声:恢复供电之后的漂亮收尾

恢复供电后,血透室医护人员逐一电话通知250名血液透析患者,直到晚上10:00,才协调好最后一名患者。夜班的护士放弃休息时间,连续透析两个班次,当送走最后一名患者时,已经是凌晨3:30。检验科全体医护人员连续奋战到凌晨,将3000余份标本全部做出检验报告。第二天一大早,检验科工作人员又早早来到医院,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各医技科室连夜调试好设备,放射科已预料到第二天晨会大量患者涌来检查,连夜做好应对预案,提前上班,合理安排检查,当班的技师、护士以及诊断医师牺牲中午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工作

4月2日,超声科全体医护人员准时开诊部分人员取消了自己的休假时间,将所有诊室都开放使用。介入科600人员全部到位,700开始手术,当天开展介入手术32手术科室早早开始首台手术,共安排手术198台,手术一直持续到深夜……

 由于我院领导重视,决策正确,各部门、各科室反应迅速,通力合作,处理措施得当,漫长的9小时停电过程中,全院职工齐心协力,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未影响病人救治和抢救,无一例患者死亡,这无疑又成为我院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郭慧玲  张宏岩 刘芳 郭晓珍 杨晓霞  李萍 于忠泳  朱欣燕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