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大营救: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11·22”爆炸事故伤员救治工作纪实
2014-12-31 10:25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2013 年11 月22 日上午,天气晴好。像往常一样,人来人往,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黄岛院区的诊疗工作平静有序地进行着。

    突然间,黄岛的天空黑烟弥漫。没过多久,医护人员推着一辆辆抢救车从门诊大楼里跑了出来,将它们迅速停放 在一楼大厅外。
    10 点30 分,黄岛区发生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伤员。
    10 时50 分,第一名伤员被120 急救车送到距事故地点10 公里远的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黄岛院区。
    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10 名,20 名……3 个小时内,已有上百名伤员被送到黄岛院区,他们有的血流满面,有的已不省人事。
    伤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快速作出反映,全力救治伤员,一场与死神搏斗的生命大营救迅速展开。

快!紧急总动员 

    10时40 分,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黄岛院区业务部接到了黄岛区卫生局打来的事故通报电话。
    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程国明、院长王新生在第一时间获知了消息。王新生当即在电话中指示:“举全院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组织救治伤员!”
    10 分钟之内,黄岛院区的90 名医护人员被迅速动员起来,他们带着血压仪、监护仪和抢救车赶到急诊室,35 个临床科室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在第一时间迅速安排好手头工作,火速集合。
    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李玉明和医院办公室主任张斌闻讯从中心院区火速赶来,途中用电话进行紧急部署,附属医院的三个院区立即紧急运转起来——30 余名专家从中心院区赶来,50 余名专家从东部院区赶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就位;下夜班的护士们被紧急召回,正在家里休息的护士也立即赶回医院;一些没有接到医院通知、从各种渠道得知事故消息的医护人员,也主动赶往救治现场。
    80多名专家、100 多名医师和200多名护士,立即兵分三路,快速接诊,快速分流,确保在第一时间展开治疗!
    副院长宁险峰、院长助理曲政海、黄岛院区业务部主任孟冬梅带领的伤情评估组,在医院门口查看伤员情况,迅速分诊伤员。
    副院长孙运波带领的救治组,由普外、胸外、心内、急诊、ICU(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等各科专家组成,对重症伤员进行第一时间的联合抢救。
    由医院工会主席李延年、黄岛院区综合部主任姜政和副主任李爱芹带领的后勤保障组,全力确保各种医疗物资和药品的供应,并保持急救通道的畅通。
    参与救治的各科室医护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手术室里,腾出手术台准备紧急手术。
    住院部里,位于A 座24 层和 B 座 19层的特需保健科、介入医学科、内分泌科三间病房共80多张床位被迅速腾 出来。
    ICU 里,各种仪器调试妥当,几位患者被迅速转移到别的床位,划出一片特别护理区域。
    供应室里,后勤维修人员和保洁人员一起上阵。70张病床、30部担架车、50套被服、80套病员服、20支氧气筒,被快速地从仓库中搬了出来。
    参与伤员救治的黄岛中医医院物资紧缺,三大包、共420个换药包被急救车紧急送了过去。
    食堂里,师傅们紧张地制作、配送午餐、晚餐和加班餐。
    门诊大楼的所有电梯立即转换成了手动模式,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值守,保障快捷地运送伤员。
    1个小时之内快速建立起来的“绿色通道”,为伤员们点亮了生命的绿灯,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每个季度我们都会根据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一次演练。”孟冬梅说,“但我们没想到,在那一天演练变成了现实。”

稳!守好第一道岗

    “慢点慢点!”“托住腰部!”
    为了避免搬送不当,导致更严重的二次伤害,医护人员小心翼翼把每名伤员从担架搬送到病床上。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全力去救治。”急诊接治是伤员救治的第一道大门。
    短短3个小时内,医护人员从担架搬送了70 多名伤员。
    尽管急诊室原有的患者已被疏散,100多名伤员还是占满了大厅。职业生涯进入第19个年头的急诊科主任尹磊说,自己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
    伤员的伤情不尽一致。一些伤员尚有意识,还能说出身体哪里受伤;一些伤员处于昏迷状态,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还有一些伤员,由于遭受了严重冲击,观察不到外伤,但内脏却已可能遭到严重损害。
    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分诊各类重症伤员,把他们分散到ICU、手术室或病房,避免伤员淤滞,是急诊室内外医护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急症伤员,直接送手术室;危重伤员,送至 ICU;普通伤员送病房;伤情不太严重的伤员,安排专门的护士带领着去各科室做相关检查诊断。
    时间急迫,有些伤员也一直处于昏 迷状态,登记所有伤员的信息是不可能的。每送来一个伤员,医护人员就立即编号,并把预先办好的一百多张就诊卡 根据编号统一发放。每名伤员都由至少一名医师加一名护士进行针对性救治。
    闻讯而来的伤员家属们在一旁擦着眼泪,医护人员协同警察一起做着安抚工作,以保证救治高质量进行。
    带着工作服上的斑斑血迹,医护人员穿梭在病床之间。每分流出一个伤员,保洁人员就立刻擦去地上的血迹,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到当天下午3点,已入院的伤员均得到妥善安排和有效救治。
    77名伤员被分流到ICU和病房中,其中有6名是急危重症伤员。

精!救治零死亡  

11月22 日上午,一名警察正在黄 岛区斋堂岛街执行公务。
    霎时间,“轰”的一声巨响后,他失去了知觉。
    重度休克,没有呼吸,唯一的生命体征就是极度微弱的心跳。下午2点多,当他被紧急送到黄岛院区时,救援人员还以为他已经死亡。
    严重颅脑外伤,右肋骨断了7 根,血胸,气胸,肝脾破裂,软组织挫伤,同时还伴有肢体骨折。他还能活下来吗?即便是拯救过无数条生命的 ICU 医护人员,也禁不住揪心。
    调集伤情牵涉到的各学科专家协同作战!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治!孙运波当机立断。
    下午3 点多,第一次手术。胸腔插管,引流血液和气体,纠正缺氧,抗休克。
    泌尿外科主任孙立江来了,骨科主任陈伯华来了,胸外科主任矫文捷来了,麻醉科主任王士雷来了。
    手术持续到下午6 点多。
    晚上10点多,第二次手术。切除脾脏,修补肝破裂。
    外科主任吴力群来了,普外科主任卢云来了,肝胆外科副主任曹景玉来了。
    手术持续到次日凌晨1 点多。
    两次紧急手术,终于把这名警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3日,外来专家们都到齐了。针对每一名伤员,配备了一个由院内外专家组成的联合救治组进行反复会诊,共同救治。
    医护人员既要在维持伤员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寻找病因,又要持续监测伤员的体征变化,并评估治疗风险。汇报工作,并安排讨论病例,制定诊疗方案,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异常激烈。
    伤员要不要进行手术?做手术,有可能找不到出血部位,或止血困难;不做,伤员的情况又难以逆转。什么时间做手术合适?如果手术效果达不到预期,又将采取什么措施修正?做出任何一项决定都是艰难的。
    专家们一遍遍地讨论,一遍遍地检查,一次次地汇总临床数据……晚餐时间到了,后勤部门送来盒饭,但没有一个人去动它们。到了晚上8 时多,医护人员匆忙吃了几口,又匆忙地放下,赶往病床前。“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大家继续忙碌着,没有一个人下班。到了晚上11时,一些医护人员才有空打电话告诉家人:今天可能回不了家。当时有人看见 ICU 主任邢金燕含 着眼泪在发短信,原来这一天是她母亲的生日。
    两个昼夜,22台手术。2名伤员转入普通病房,3名伤势最重伤员中的2名情况已经大大好转。
    一边是事故伤员,一边是普通患者,22日以来,集中到ICU 参与伤员救治的各科室主任医生,每天都要在ICU 和各自的科室间跑上十多个来回。
    在普通病房里,由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的会诊组,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地查诊,为每一位伤员精心制定或修正治疗方案。

冲!这是我们的职责    

   11月23 日凌晨两点多,附属医院中心院区 ICU 护士长姜文彬被骤然响起的电话惊醒。他摸了摸女儿的额头,依然滚烫,6 岁的女儿从21日就开始发烧了。姜文彬没有迟疑,即刻出发了。
    姜文彬先驱车赶到中心院区,并与从远郊的城阳区赶来的ICU 孙晓燕副护士长和护士李丰姣会合,直奔黄岛院区而去。
    在黄岛院区ICU 的日子里,姜文彬几天里没能合眼,实在疲乏得不行了,才会简单地打个盹。
    白天只有姜文彬的岳母在家照顾孩子。孩子在电话里哭着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11 月22 日上午11 点多,新婚的急诊科护士李会正乘坐公交车为晚上的婚礼答谢宴采购气球、彩带。听到车上的乘客在谈论刚发生的管道爆炸事故,职业的敏感让她马上意识到:应该返回医院,于是李会立刻下了车。
  ICU医师石庚玉怀孕快五个月了。11月22日晚,这位准妈妈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宝宝,妈妈带着你和许多叔叔阿姨一起,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并尽可能地保护他们。”“此刻真的觉得我的同事们好可爱。”那几天,另一名怀孕的医护人员的微信被人们广为转发。
  许多医护人员连续30多个小时都没合过眼……谈到同事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曲政 再也无法忍住眼泪。
    1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黄岛院区,看望事故伤员,并亲切慰问参与伤员救治的医护人员。
    截至本文发稿时,本次事故共造成136名伤员,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黄岛院区收治的122 名伤员,实现了零死亡。  (转自青岛大学报,记者 刘 毅 谢剑南   通讯员 初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