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周岩冰,男,1964年3月出生,研究生。现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临床营养支持)负责人,兼任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分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胃肠学组副组长、青岛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2007年入选山东省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1020”工程),2008年获得“青岛市著名好医生”称号。
以人为本,以患为尊,痛患者之所痛,想患者之所想,解患者之所忧,这便是对周岩冰同志其本职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他以其精湛的医术,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其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患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所带领的团队也成为山东省临床营养支持重点学科和青岛市重点学科。
恪尽职守,追求精湛医术,精益求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认真地观察病人的每一个临床征象,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周岩冰就是这样要求自己。致力于普外科专业20余年,经他治疗过的患者近万名,对每一个病人他都要仔细问诊查体,小到病人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大到病人的肿瘤分期,心肺功能等,都一清二楚;特别是对有吸烟史的病人,他都要亲自指导拍背咳痰,改善病人术前肺功能。对每一个病人制定详细可行的诊疗计划,并通过科室专家的讨论通过,认真执行;真正做到手术方案细致合理,临床用药规范适量,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都大大降低。为使消化道肿瘤分期准确,他20年如一日,在完成手术后,顾不上休息,认真仔细的亲自解剖标本,剪出淋巴结,填写病理单,这一点得到了医院病理科所有医生的一致认可。国际抗癌联盟推荐胃癌淋巴结清扫个数不少于16个,而他总是能够清扫几十个,最多的一次达100余个,这不仅清除了可能转移的病灶,而且这对病人的术后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义非凡。
医德高尚,待病人如亲人,杏林春暖
经常听病人和家属这样说起:“找到周主任开刀,俺就放心了。” 如此口碑,是周岩冰同志多年来辛勤付出换来的,里面凝聚着他二十年始终如一的追求和汗水,不但是对他医术的肯定,更是对他高尚医德的高度褒奖。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医务水平,使患者产生了信任和依赖感。在患者看来能听周岩冰主任讲病情、分析病因,就能心里踏实!与他进行交谈能够学会很多知识!他亲切的笑容让患者放松了心情,真诚和蔼的性格让患者把他当作了亲人。
待病人如亲人,他不分贵贱。周岩冰说,“医者父母心,患者把生命都交给你了,如此信任,我们只有通过努力,为他们最大程度解决病痛”,“穷困病人、弱势群体患病,他们困难更大,更应该为其排忧解难。”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但20年如一日,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而且对穷困病人他还格外加以照顾。一位孤寡老人,患腹股沟疝,随时有嵌顿或绞窄的可能,而手中不足1000元钱。周岩冰为他精打细算,实施了局部麻醉下的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病人顺利恢复,两天后老人出院时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待病人如亲人,他不怕脏累。某大学研究生,因行肠切除后,肠坏死肠外瘘,在其他医院手术造成严重腹腔感染,消化液大量溢出,坏死组织及脓液臭气熏天,周岩冰同志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病人成功实施手术,并在春节期间每天亲自为病人换药,感动得病人父亲无言以谢,双膝下跪。
待病人如亲人,他不怕多事。青岛港务局一位职工,因消化道出血在其他医院做完手术,腹壁血肿,连续几次手术,病情越来越重,输血达万余毫升而无效,生命垂危,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周岩冰得知后,不畏艰险,不怕多事,主动收治了该病人,并通过两次手术,多次全院会诊,积极救治,最终病人痊愈出院。为表达谢意,病人亲自送来了锦牌,上书:“杏林春暖,橘井名高!”这是对周岩冰高尚医德的真实写照。
博学广览,积累丰富经验,严谨治学
周岩冰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要担负治病救人的责任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医务水平。在他的书橱里,不仅有本专业的各种书籍,更有大量的内科学,超声学,实验学,影像学……
2001年至今,周岩冰同志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科技项目及课题。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山东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主编、主译、参编专著十部,这包括我国硕士研究生教材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著40余篇。其科研成果通过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等形式,国内数百家医院的千余名医生接受培训,按照该成果取得的理念指导临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周岩冰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的科研思维,不断地向一个个新课题发起挑战,这种“刻苦钻研,永无止境”的精神也促使他不断勇攀科学高峰。
诲人不倦,学识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说起导师,他的学生都惧怕三分。“周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可谓苛刻”,一位他的研究生这样说,“要学习规范的教材,要掌握公认的标准,要了解最新的进展;病历要书写工整,着装要穿戴整齐,外科操作要规范合理;对病人要用心,对家属要贴心,对同学同事要热心、关心……”
每周他都抽空把大家聚到一起进行周总结,让大家相互交流这一周的心得和收获,最后他再指出每位学生存在的不足,把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到病房,带领大家查看病人,然后主持每天的英语交班和病历讨论,其渊博的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周老师从无午休的习惯,除了繁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外,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甚至在出差途中,他也分秒必争、修改学生和科室医生书写的论文。医生们都说:“我们跟周主任能学到真本领,在工作中心里有底。”病人们说:“从这些年轻大夫身上我们看到了周主任的影子。”
周岩冰同志是一名医生,是一名教师,但他更知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真诚的付出,忘我的投入,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而他,却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最平凡的人。